「新经典」一词,乍看似乎是个伪命题,「经典」必然不新鲜,「新鲜」必然不经典,人所共知。 那么,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混搭呢? 先说「经典」。在《挪威的森林》中,村上春树阐释了他读书的原则:活人的书不读,死去不满30年的作家的作品不读。一语道尽「经典」之真谛:时间的磨砺。烈酒的醇香呈现的是酒窖幽暗里的耐心,金砂的灿光闪耀的是千万次淘洗的坚持,时间冷漠而公正,经其磨砺,方才成就「经典」。遇到「经典」,感受到的是灵魂的震撼,本真的自我瞬间融入整个人类的共同命运中,个体的微小与永恒的广大集合莫可名状地交汇在一起,孤寂的宇宙光明大放、天籁齐鸣。这才是「经典」。
卡尔维诺提出了「经典」的14条定意,且摘一句: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。」不仅仅是书,任何类型的艺术「经典」都是如此,常读常新,常见常新。 再说「新」。「新经典」一词若作「经典」之新意解,自然就不显突兀了,然而,此处我们别有怀抱。以卡尔维诺的细密严苛来论,当今的艺术鲜有经典,在这片百花园中,我们的确无法清楚地判断哪些艺术会在时间的洗礼中成为「经典」,但卡尔维诺阐述的关于「经典」的定意,却为我们提供了遴选的线索。我们按图索骥,集结了几位年轻画家与他们的作品。他们是活跃在当代画坛前沿的严肃艺术家,他们在工笔画追求中别具个性也深有共性,饱含了时代精神和自身高雅的审美情趣。在这些年轻画家中,有的作品被大量刊行,有的在大型展览上为读者熟读熟知。他们的天赋与心血,笔直地指向了「经典」的高峰。 如今,工笔画正处于转型时期,新的美学规范正在形成,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加入创作队伍中。为共燃薪火,我们诚恳地邀请这几位画家做工笔画技法剖析,揉合理论与实践,试图给读者最实在的阅读体验。我们屏住呼吸,静心编辑,用最完整和最鲜活的前沿信息,帮助初学的读者走上正道,帮助探索中的朋友看清自己。近几十年来,工笔画繁荣,这是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时代,画家的心血将与编者的才智融合在一起,共同描绘出工笔画的当代史图景。
话说回来,虽然经典的谱系还不可能考虑当代年轻的画家,但是他们的才情和勤奋使其作品具有了经典的气质。于是,我们把工作做在前头,王羲之在《兰亭序》中写得好,「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」,留存当代史,乃是编者的责任! 在这样的意意上,用「新经典」来冠名我们的劳作、品位、期许和理想,岂不正好?
暂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