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设计/不做设计
透过设计了解人类的行为
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佐藤卓的四十年私笔记
NIKKA威士忌的成功,与收藏骨董及实验室的药瓶有关?
思考设计时,为什么“塑性”比“弹性”重要?
乐天木糖醇口香糖为什么不是一只、三只或六只,而是五只企鹅?
明治好喝牛乳深植人心在于“保持原貌”?如何做到的?
“设计的解剖”发想原点来自何处?策展的方方面面该怎样思考与呈现?
“21_21 DESIGN SIGHT”如何诞生的?为什么标志设计选择方形?
成功打造NIKKA、PURE MALT、明治好喝牛乳、乐天木糖醇口香糖等品牌;策画大开日本人眼界的“设计的解剖”系列展览;受三宅一生邀请,与深泽直人、安藤忠雄共同建构举世闻名的“21_21 DESIGN SIGHT”;制作深入日本家庭、培育儿童设计精神的NHK教育台“啊!设计(DESIGN A)”节目,活跃于设计最前线,热爱冲浪、喜欢在老街旧巷散步、下厨料理、收藏骨董怪东西的佐藤卓,在历经四十年设计生涯,出版创销书《鲸鱼在喷水》之后,借着设计,觉察自我,检证人类的生活行为。
在本中书他娓娓道出自己走上设计之路的因缘与养成,无私分享职涯中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,以及种种跌撞。他在二十二篇塑思考的私笔记中提到:
●万事始于“不懂”,“不懂”比“懂”更重要。
●“自我”带有毒性,保持塑性思考才不致迷思自己。
●设计不是设计师自我表现的场域,而是“身在其间,设法串联”。
●“边际”有“中心”的存在,才能“突出显眼”,突出显眼的平面设计不易诞生的理由,在于缺乏中心。
●价值不是经过附加的,原本就存在,只需认真发现。
●“不做设计”或“不改设计”被剥夺时,保留原貌的杰出设计,也逐渐从我们眼前一一消失。
●设计要能适可而止,“空白”是为了促进不同价值观交流。
●以往一直被忽视、遭到排挤、完全反义的词汇──
毫不洗练、不漂亮、复杂、功能不健全、效率不佳、不方便等,其实潜藏着近代人类不愿面对、不断逃避的重要事项。
●公开征稿是“扭曲式民主主义”的产物,使国力衰退的病毒。
设计是一种国力的展现,生活无处不设计,但是做全新设计才是设计,改设计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设计?佐藤卓除了借由设计工作,表达自己对于人类行为的想法,也为设计奥义精淬出特有的佐藤式醍醐味。
“任何技术或资讯想要传递给大众,一定都需要经过某种程度的设计,无关个人的想法或喜好,为了协助人类能够正常生活,不失人类尊严,不能轻忽看待设计。
设计如果只是朝着‘做设计’的方向,就会以‘做’为前提,将导致设计的正当方向──‘不做’的选项,从此消失。可是,世界上有些物品,保持原貌就是理想状态,也有些物品不需要过度地‘做设计”。其实,大多数的物品虽然经过设计,却不突出显眼。可是,设计朝着‘做设计’的方向,造成委托人或受托人,都被迫认为设计是必须‘做的”。如此一来,只需维持原样、无需做全新设计的设计,就再也不见;,连那些应该保留原貌的杰出设计,也逐渐从我们眼前一一消失。”
前言
如果设计得不外显、不惹人注目,还能协助观者看出潜藏于内的事物本质,就能打造出任何人都能理解的表现方式。
就这样,我成了设计师
万事始于“不懂”,“不懂”比“懂”更重要。深入了解对象的方法,在于能否不断地提出疑问。
塑思考
设计不是设计师自我表现的场域。“自我”是带有毒性的。保持塑性思考才不致迷思自己。“身在其间,设法串联”。在表现个人之前,需先找出社会课题,才是设计的本质。
设计是感性的工作吗?
设计师是一种贴近日常感受的工作,要能够灵活运用感性的技术,包括聆听、说话、表现的沟通能力,发想的能力,以及化无形为有形的能力。
“设计”的分类
设计似水,时而可见,时而不可见;设计像是横向伸展的滤网或滤层,为人类串联起各个领域。正视这个观点才能修正分类,探讨设计教育的方向。
中心和边际
“边际”有“中心”的存在,才能“突出显眼”。平面设计师必须同时意识到中心和边际,才能根据状况,进行中心或边际或介于两者之间的设计。
做设计,不做设计
世界上有些物品,保持原貌就是理想状态,也有些物品不需要过度地“做设计”。当心中浮现“做设计”或“必须设计”的想法时,很容易做出矫揉造作、过度匠气的物件。
“附加价值”扑灭运动
价值不是经过附加的,而是原本就存在环境或对象当中,只需认真发现。透过设计观点解剖事物,各种价值就能自然浮现,再以适当方法具体可视化,和人类产生连结。
企鹅君,珍重再见
商品包装就像是记号般深印在爱用者的记忆当中。这次需要一种矛盾的设计,既要有新鲜感,却又必须维持原貌,是一项需要慢工细活、将人类记忆连结到未来的作业。
适可而止的设计
设计的价值不在于设计本身,而是经过设计之后的物品,在提供人使用时发挥效力。设计应该适可而止,在适当的时机点停手,产生“空白”,才能连接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,产生交流。
对症疗法和体质改善
对症疗法不能解决身体本质问题。设计的危险性在于能够美化表面,能够做为对症疗法的设计处方越来越少,只是一再披上“应急”的美丽外衣,蒙骗所有人以为有所改进。
我爱怪东西
丑陋、不均衡、做工不精致、奇形怪状、颜色怪异......,我爱的怪东西通常和设计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,近似人类的意识和本能之间的关系。例如不具意义却能诱发口水直流的食品设计。
唾液和设计
食物或饮料的包装设计,关键在于能否引诱观者分泌唾液。能勾起美味体验的记忆,才是包装设计的醍醐味。
包装设计的现场
“保持原貌”意谓没有多余的人工作为,包装设计是为了表现内容物,如果内容物已具备清楚概念,外包装遵循即可。尽量不设计的设计,反而更醒目。
用心留意
“人类行为”都需要设计,已有的设计,为了未来,仍要质疑其可行性;而将要进行设计的物品,则必须先想像再行事。“用心留意”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了解、不了解、容易了解
想要让人对商品产生兴趣,必须具备引人注意的“未知魅力”,也就是“违和感”。有实力的商品无需矫饰设计,直接呈现内容原貌,就能打造出前所未有的存在感,创造违和感。
设计的公开征稿
公开征稿是一种“扭曲式民主主义”的产物。任何人都能参与、无责任的评选制度,像病毒般扩散感染全国,社会泛滥这种风气,国家将会明显衰退。
从“设计的解剖”到“啊!设计”
设计本身不是目的,而是将人及被设计事物所潜藏的真正价值,加以串联的媒介。人类在无数小小惊叹声“啊!”之下,延伸出无数化想像为现实的大发现或大发明。
冲浪
人类无法推动海浪,只能耐心等待好浪到来。事事不以自我优先,掌握环境、锻炼自己,随时做出反应,是从事设计所需的心理准备状态。
结构和意匠
透过结构和意匠两个层面,思考平面设计的方法,不仅能用在商品设计,也有助于打造品牌,更能活用这个方法,将日本推销到全世界。
“便利”病毒
不只危害身体,也将日本文化破坏殆尽。仔细观察自然进化的人体,必能发现设计的未来提示。勇于选择不便,才能找到人类行为的所有线索。
食、身体、设计
和生命息息相关的食材、生产机器的形成和架构,世间万物仍有许多未解之谜,如何循循善诱指引人类了解自己的无知,设计想必能派上用场。
秩序、无秩序与设计
所有规则以调整为目的,避免社会失序、扩散,正是人类打造社会所进行的设计。从秩序减少、无秩序增加的观点来思考设计,也能发现不少趣味。
后记
“佐藤啊,你应该出书啦”,“你不出书不行啦”!初次巧遇装帧师芦泽先生抛出这句话,于是,我试着在旅行、或是早晨抵达公司时,一字一格地慢慢撰写。